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体育论文_共生理论视角下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

来源: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2-03-0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文章摘要:目的: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育的良性互动是其发展的根本出路,但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二者在互动过程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更好地利用民族传统体育、推动民族传统

文章摘要:目的: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育的良性互动是其发展的根本出路,但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二者在互动过程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更好地利用民族传统体育、推动民族传统体育科学发展、实现学校教育的现代化,就必须促进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育的融合发展。本研究基于共生理论,辩证分析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育的共生关系,试图寻求二者之间和谐发展的途径,从而实现民族传统体育对我国学校教育发展的重要作用,促进学校体育教育与民族传统体育的和谐共生。方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共生理论视角下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育融合传播途径进行研究。结果:研究表明共生单元是共生主体间的基本能量单位,是主体共生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共生模式是指共生主体之间相互结合、相互影响的方式;共生界面是指共生主体之间信息、物质和能量传输的媒介,对共生主体间共生关系的形成具有无可厚非的作用;共生环境是共生主体的外部条件,是影响共生体所有外部因素的总和。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育的共生机制便应运而生,民族传统体育回归本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发展学生的身心,学校体育教育主要目的也致力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全发展、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因而这两种共生关系同样都是致力于学生的发展,因而以"学生"而维系,在学校进行民族文化精神的宣传,实现民族体育与学校教育的相互融合。除此之外,健康、科学、高效、完善的组织管理机制是实现民族体育与学校教育共生共荣、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需要顶层设计作为政策导向,创建多元动态的组织形式,实现民族体育与学校教育资源的共享和谐。让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校园课堂,选择特色传统体育项目,丰富学校体育体育教学内容,让民族体育进体育竞赛、进课间活动、进学校社团、进校园艺术文化节等,从而为民族体育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创造条件。在学校教育这个平台中给予正确的引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促进民族体育健康持续的发展。结论与建议:共生理论为从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对民族传统体育和学校教育的共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分别从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共生界面和共生环境四个层次建构了二者融合发展机制,深化了我们对民族体育和学校教育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和理解,也为我们促进民族体育运动和学校教育融合发展、共生共荣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育拥有较多的共生单元,说明二者共生密度较高;继承创新、互惠互存是民族体育与学校教育发展的最优模式;学校体育设施、体育社团等不仅是共生单元,还担任着信息能量传导的重任;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育的共生环境既有正向也有反向作用。因此,正确引导共生主体,促进民族体育与学校教育和谐发展;创建完善共生机制,促进民族体育与学校教育科学发展;充分利用共生资源,创新教学模式;正确遵循共生原则,促进共生共荣。

文章关键词:

论文DOI:10.26914/c.cnkihy.2021.051770

论文分类号:G812;G807

文章来源:《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zksfxyxb.cn/qikandaodu/2022/0301/1339.html



上一篇:音乐舞蹈论文_中国红色师范音乐教育研究(192
下一篇:音乐舞蹈论文_中国红色师范音乐教育研究(192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投稿 |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版面费 |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论文发表 |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