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祁阳方言熟语》:留住语言多样之美

来源: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1-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方言是乡土文化的载体和积淀,它蕴含着地域特有的风物人情。由桂芝撰写的《祁阳方言熟语》是一部关于湘方言小分支——祁阳方言的专著。 图书成稿,历经八年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方言是乡土文化的载体和积淀,它蕴含着地域特有的风物人情。由桂芝撰写的《祁阳方言熟语》是一部关于湘方言小分支——祁阳方言的专著。

图书成稿,历经八年。作者桂芝,1931年生于湖南祁阳。1960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学院中文系。醉心诗文,在各级报纸杂志发表诗文250多篇,著有《文草集》。2008年受袁庆述教授《长沙方言熟语通释》启发,更有好友鼓励,开始了田野调查工作,收集熟语2 500余条,中途曾因故搁笔。

方言中的熟语为流传的定型短语,它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和格言等。作者从音系、词汇等角度对先从宏观上鸟瞰祁阳方言概貌,突出它俗中见雅,融古入今,语音特点,词句特色,文白异读,风情美趣诸要点;之后从微观上精选熟语l500条,分人情世态,经验哲理,讽刺教谕,社会生活四类,给予阅释例证,填补了祁阳熟语研究的空白。丰富多彩的熟语较好地阐释和传达了方言之美。

声韵美。祁阳方言保存了古汉语的旧四声以及全部入声字,保存了大量的中古音,平仄相间,韵脚协调,富有声韵之美。由于语音的变化,一些古诗词用现代普通话语音来读平仄不合,换用祁阳方言的入声调和白读音,可重现古诗词声韵美。方言中童谣的清新活泼、朗朗上口均得益于方言的平仄和韵脚。“萤火虫落落,下来吃啵啵。你吃黄,我吃白(白读)。留到壳壳陪客客(白读)”如此优美的童谣代代口耳相传,常颂不衰。祁阳的曲艺、小调、渔鼓等,均用方言表演,口语化程度高,声韵之美和地方文化之美尽现。

《祁阳方言熟语》桂芝 著 定价:68.00元湖南大学出版社2018年12月

民俗美。方言承载了乡土文化,记录了民众的习俗风尚。一方面,它发挥着认知的作用,授人以知识经验;另一方面发挥着审美的作用,给人以美的体验和感悟。民歌、民谣和民间故事是方言民俗美的具体表现形式。“宁愿怠慢节,不愿怠慢客”生动地表现了祁阳人热情好客,醇厚朴实的特点。民间故事红毛野人和两兄弟分家分别体现了地处荒凉之地的人类凭智慧战胜野猿和好人自有天助的朴素愿望和美好向往。

丰繁美。方言的丰繁美体现在同义词丰富、同义语多样、表现形式多样等几方面。书中摘录了短短二百字的“三俫子相亲”片段,仅描述眼睛“看”的同义方言词多达16个。方言的表达方式多样,作者巧妙引用“王八的巧媳妇”这一故事,令一位巧舌如簧,妙语连珠的巧媳妇形象跃然纸上。借巧媳妇巧妙避开难关采用的换名、换算和换词的妙策,从侧面展示了祁阳方言的丰富美。祁阳方言体裁丰富,顺口溜、断语、数课子、童谣、拗口令、民歌等,不一而足。

形象美。方言熟语形象鲜活。人们谈吐时千方百计借用形象,或通过描述形貌、或动作细节、或生活片段,使语言生动,表达形象,令人印象深刻。如用来形容人生气的样子,会说“嘴巴翘起挂得一把夜壶”。把人生气时的那种嘴巴一噘的样态描述得入木三分。

修辞美。对于语言的修辞我们并不陌生。方言中的修辞在于口语书面语并存,融地方特色、乡土特色、雅俗共赏特点为一体的妙处。比喻中明喻、暗喻、借喻、博喻、连锁喻等熟语中可信手拈来。熟语“屋檐水点点滴现当(原处)”描述的是下雨时屋檐边的水一滴一滴都是下在原处,用来教育晚辈要孝顺长辈。

幽默含蓄美。祁阳人热情质朴,热爱生活,幽默含蓄的风格历来为他们所爱。俏皮话和含而不露的特点增添了方言的美学趣味。每种方言都有特有的口头禅或语气词,一位邵阳人总结道“四川有只‘啥子’,贵州有‘朗子’,长沙有只‘么子’,零陵有只‘洗西’,衡阳有只‘马咯’,祁阳有只‘尼咯’,只有我邵阳冒得‘么咯罗许’”,各趣段广为流传,令人捧腹。

方言承载着乡土文化,是一种地域性强、便于诉说“乡愁”的直接而热烈的表达。方言的声韵美、民俗美、丰繁美、形象美、修辞美、修辞美令人徜徉于语言多样美的世界。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方言是乡土文化的载体和积淀,它蕴含着地域特有的风物人情。由桂芝撰写的《祁阳方言熟语》是一部关于湘方言小分支——祁阳方言的专著。图书成稿,历经八年。作者桂芝,1931年生于湖南祁阳。1960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学院中文系。醉心诗文,在各级报纸杂志发表诗文250多篇,著有《文草集》。2008年受袁庆述教授《长沙方言熟语通释》启发,更有好友鼓励,开始了田野调查工作,收集熟语2 500余条,中途曾因故搁笔。方言中的熟语为流传的定型短语,它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和格言等。作者从音系、词汇等角度对先从宏观上鸟瞰祁阳方言概貌,突出它俗中见雅,融古入今,语音特点,词句特色,文白异读,风情美趣诸要点;之后从微观上精选熟语l500条,分人情世态,经验哲理,讽刺教谕,社会生活四类,给予阅释例证,填补了祁阳熟语研究的空白。丰富多彩的熟语较好地阐释和传达了方言之美。声韵美。祁阳方言保存了古汉语的旧四声以及全部入声字,保存了大量的中古音,平仄相间,韵脚协调,富有声韵之美。由于语音的变化,一些古诗词用现代普通话语音来读平仄不合,换用祁阳方言的入声调和白读音,可重现古诗词声韵美。方言中童谣的清新活泼、朗朗上口均得益于方言的平仄和韵脚。“萤火虫落落,下来吃啵啵。你吃黄,我吃白(白读)。留到壳壳陪客客(白读)”如此优美的童谣代代口耳相传,常颂不衰。祁阳的曲艺、小调、渔鼓等,均用方言表演,口语化程度高,声韵之美和地方文化之美尽现。《祁阳方言熟语》桂芝 著 定价:68.00元湖南大学出版社2018年12月民俗美。方言承载了乡土文化,记录了民众的习俗风尚。一方面,它发挥着认知的作用,授人以知识经验;另一方面发挥着审美的作用,给人以美的体验和感悟。民歌、民谣和民间故事是方言民俗美的具体表现形式。“宁愿怠慢节,不愿怠慢客”生动地表现了祁阳人热情好客,醇厚朴实的特点。民间故事红毛野人和两兄弟分家分别体现了地处荒凉之地的人类凭智慧战胜野猿和好人自有天助的朴素愿望和美好向往。丰繁美。方言的丰繁美体现在同义词丰富、同义语多样、表现形式多样等几方面。书中摘录了短短二百字的“三俫子相亲”片段,仅描述眼睛“看”的同义方言词多达16个。方言的表达方式多样,作者巧妙引用“王八的巧媳妇”这一故事,令一位巧舌如簧,妙语连珠的巧媳妇形象跃然纸上。借巧媳妇巧妙避开难关采用的换名、换算和换词的妙策,从侧面展示了祁阳方言的丰富美。祁阳方言体裁丰富,顺口溜、断语、数课子、童谣、拗口令、民歌等,不一而足。形象美。方言熟语形象鲜活。人们谈吐时千方百计借用形象,或通过描述形貌、或动作细节、或生活片段,使语言生动,表达形象,令人印象深刻。如用来形容人生气的样子,会说“嘴巴翘起挂得一把夜壶”。把人生气时的那种嘴巴一噘的样态描述得入木三分。修辞美。对于语言的修辞我们并不陌生。方言中的修辞在于口语书面语并存,融地方特色、乡土特色、雅俗共赏特点为一体的妙处。比喻中明喻、暗喻、借喻、博喻、连锁喻等熟语中可信手拈来。熟语“屋檐水点点滴现当(原处)”描述的是下雨时屋檐边的水一滴一滴都是下在原处,用来教育晚辈要孝顺长辈。幽默含蓄美。祁阳人热情质朴,热爱生活,幽默含蓄的风格历来为他们所爱。俏皮话和含而不露的特点增添了方言的美学趣味。每种方言都有特有的口头禅或语气词,一位邵阳人总结道“四川有只‘啥子’,贵州有‘朗子’,长沙有只‘么子’,零陵有只‘洗西’,衡阳有只‘马咯’,祁阳有只‘尼咯’,只有我邵阳冒得‘么咯罗许’”,各趣段广为流传,令人捧腹。方言承载着乡土文化,是一种地域性强、便于诉说“乡愁”的直接而热烈的表达。方言的声韵美、民俗美、丰繁美、形象美、修辞美、修辞美令人徜徉于语言多样美的世界。

文章来源:《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zksfxyxb.cn/qikandaodu/2020/1113/731.html



上一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以S小学为
下一篇:中华学堂对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创立之影响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投稿 |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版面费 |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论文发表 |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